背景
当前位置:首页 > 景点介绍 > 途牛二季度同比大幅减亏 盈利陷阱依旧待解

途牛二季度同比大幅减亏 盈利陷阱依旧待解

  • 发布时间:2021-11-07 02:14:36

途牛的新成绩单依旧保持了一贯的高增长,同比大幅减亏也让人看到了途牛走出盈利困境的希望,但前路依旧困难。

 

成绩亮眼

 

今年的途牛业绩展现出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8月17日,途牛旅游网 (TOUR.NASDAQ)公布了截至2017年6月30日未经审计的2017年第二季度业绩报告。

 


报告显示,途牛二季度净收入约为4.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3.8%。毛利润约为2.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4.5%,打包旅游产品收入3.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7.7%。

 

途牛今年发布的前两季度财报都保持了其高增长的势头。2017年第一季度,途牛净收入4.5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0.4%,毛利润则为2.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高达170.8%。

 

对于收入与毛利的增长,途牛方面解释为增长来源于金融服务收入和单项旅游产品(如交通、住宿)佣金收入的增长,比如途牛二季度打包旅游产品收入为3.39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7.7%。毛利和毛利率的上升主要是由于规模效应增加、管理效率提升和供应链管理优化。

 

在收入增长的背后,也是不断提升的消费者出游需求。基于此,途牛将出发城市由今年第一季度的320个扩容至400个,可以为更多城市用户提供旅游产品预订服务。

 


截至2017年第二季度,途牛跟团游和自助游产品SKU总数超过180万。在保持跟团游市场稳步增长的同时,途牛机票、酒店等业务与度假产品创新组合的“+X”模式,也形成了新的增长极。

 

途牛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于敦德表示:“我们很高兴看到2017年二季度公司业绩表现强劲。在保持市场份额领先的情况下,我们在逐步拉开与同行之间的距离。”

 

数据背后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作为对比的2016年两个季度数据均是在非美国会计标准下计算得出的,而途牛今年发布的数据则是根据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于2014年发布的新收入准则(ASC 606)计算。

 

途牛从2017年1月开始以完全追溯调整法执行ASC 606准则,不同的会计准则之间必然导致经营数据上的差异。

 


途牛方面表示,在新准则下,打包旅游产品收入的确认时间由出游归来变为出游时。“同时自2017财政年起,我们与供应商的合同发生变化,在跟团游的安排中,我们由主要责任方变为代理方。”

 

也就是说,在新准则下,途牛的收入统计数额将有所增加,这也就使得两期季报的增长数据看起来更亮眼。

 

资深会计师Katy表示,“ASC 606的一个特点在于,摒弃了风险报酬转移观,而是以控制权转移观取代,也就是说在企业履行约定即转移劳务、商品时,就可以确认收入。”

 

Katy认为,这对于在美股上市的中概股来说是一件好事,因为原本的美国会计准则要求公司在几乎完全履行完全部义务后才能确认财务报表中的收入,这就意味着“当期的财报不够漂亮”。

 

不过,即使算上这一部分影响,也不能否认途牛在经营上正逐步走入正轨这一事实。

 

旅界君查阅了途牛在纳斯达克发布的公告原文,发现途牛在今年二季度实现了同比大幅减亏。公告显示,归属于途牛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为2.7亿元,而2016年,这一亏损数值高达7.57亿元。

 


同时,途牛方面预计将在第三季度实现7.615至7.877亿元之间的净营收,同比增长45%至50%,未来或有调整。

 

困境待解

 

途牛的原计划是在2018年实现盈利,不过以目前来看,计划可能赶不上变化。

 

从资本市场的表现来看,对于途牛盈利计划的兑现并不看好。自2014年达到市值巅峰之后,途牛的表现一直差强人意,8月16日最低触达7.7美元每股,距离历史最低价7.62美元每股仅一线之差。

 

投资者(化名)毫不客气的表示,“营收4.5亿,亏损2.7亿,这样的公司在价值投资者眼中不是一个好标的,即使是趋势投资者,也并不看好途牛低利润率、想象空间小的出境产品打包销售。”

 

尽管普通投资者并不看好,大型集团资本对于途牛却是兴趣有加。

 

2015年5月,京东领投了对途牛的5亿美元投资,成为了途牛的大股东,携程也参与到了此次投资中。2016年1月,海航完成对途牛的5亿美元投资,取代京东成为途牛第一大股东。

 


今年,更是有诸多“绯闻”传出,认为京东、同程等都有可能收购途牛,虽然后来都被一一否定,但也显示出在众多大型企业眼中,途牛的规模效益及品牌效应有其独特的价值。

 

然而,在普通投资者直观看来,尽管有所缩窄,但途牛依旧有每个季度超过2亿元的亏损需要填补,同时,营业成本也依然在以不低的速度上升,仅以刚公布的第二季度数据为例,运营成本的增长比例就高达30%。

 

尽管质疑颇多,但途牛自身依旧有充足的信心。

 

途牛首席财务官杨嘉宏表示:“本季度我们的亏损进一步缩小。运营费用无论从绝对值还是在净收入中的占比中都大幅下降。随着品牌与技术方面规模效应的实现,我们将继续努力提升业绩。”

 

同时,针对不少投资者诟病的业务单一、毛利率低,途牛也在不停优化、丰富自己的产品结构。途牛在以途牛金服为代表的”其他收入“这一项上,从2014年第一季度的不到550万人民币飚涨到了如今的1.2亿人民币。

 


多元化经营、规模化效益,逐渐建立起了品牌优势的途牛,尽管依旧很难在2018年就实现盈利的野心,但至少已经有了破局的能力。

————   END   ————

行业爆料、加入读者交流群

请加小助手微信:ruxue440409

友情链接